主題圖
Share/Bookmark加到: Google 書籤
 

鬼月‧中元普渡由來

鬼月由來

農曆七月十五,道教稱之為中元節,佛教則為盂蘭盆節,而關於鬼月由來則有多種傳說:

傳統道教信仰中,三界公的中元地官大帝壽誕,掌管地府的地官大帝慈悲,為了讓一整年都在地府受苦的孤魂野鬼們(俗語又稱好兄弟)能休息一個月,會於農曆七月初一開啟地獄門,釋放地獄中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,到人間享受一個月的香火、賜食與接受超渡,七月的最後一天,地獄門關閉之前,這些孤魂野鬼才會又返回地府。七月也因此稱鬼月,鬼月期間,為呼應地官的慈悲之心,信徒們廣設香火、祭典,並舉辦法會,以誦經、作法,來超普眾各方孤魂野鬼,使祂們可以早日解脫,勿停留人間。另外,道教信徒會於農曆七月十五這天,祭祀地官大地,感謝地官大帝的庇佑,赦免罪過,以及保佑作物生生不息。

佛教則認為,佛陀弟子目蓮遵者極為孝順,目蓮遵者在母親往生後,透過神通看到其母親因為在世時的貪念與業報,死後淪落餓鬼道,天天於地獄中過著吃不飽的餓鬼苦刑,目蓮透過神力趕赴地府以缽盛食給母親食用,但貪念未減的母親因受佛陀懲罰,只要貪念一起,到口中的食物立刻變成火炭,難以下嚥。縱有神力,卻無法救母的目蓮懇求佛陀解救之道,佛陀告訴目蓮說:「你的母親生前罪孽太深重了,不是你一人之力可以化解,必須仰賴十方僧眾及眾神威力,在7月15日備百味五果共同祭祀,供養眾餓鬼,除了可以解救母親外,也可解救他人父母脫離苦海。」於是目蓮依佛陀所言,終於解救了母親。從此之後,佛教徒們都會在七月十五這天舉行功德法會,為孤魂餓鬼普渡。

另有一說,遠古時後,每到農曆四、五、六月時天氣濕熱,病毒滋生、蚊蚋蟲蠅肆虐,當時飲食與衛生不佳,百病齊生,傳染病四處橫行,常常在四、五、六月染病的人,多撐不過七月,七月死亡者眾,七月遂成為最受敬畏月份,在迷信心態下,以為傳染並橫行乃因餓鬼作怪,只要準備豐盛祭品祭拜餓鬼,便可消災避禍。後常常到八月天氣轉涼,病痛也逐漸好轉,逐漸演變為鬼月普渡餓鬼可消災避禍的習俗。

中元節與三官大帝

傳統信仰中,三官大地為掌管天地水三界的神祇,也就是:「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」、「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」、「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」之合稱,閩南語所稱的「三界公」與客家話所稱「三界爺」都是指三官大帝。三官大帝也稱「三元大帝」,為極為崇高的神祇。

俗語說:「天官賜福、地官赦罪、水官解厄。」可知傳統信仰裡天官掌管天堂,可賜與福份;地官掌管地府,能赦免世人與亡魂罪過;水官掌管一切水域,能解除災厄。可說三官大帝為位階稍次於玉皇大帝的神祇。

而天官大帝一般認為是堯,天官大帝生日為農曆元月十五,習俗中於此日祭拜,舉行祈福法事,祈求天官賜福,稱為上元節(又稱元宵節)。

地官大帝一般認為舜,地官大帝生日為農曆七月十五,習俗中於此日祭拜,祈求地官赦免罪過,普渡孤魂,稱為中元節。

水官大帝一般認為禹,水官大帝生日為農曆十月十五,習俗中於此日祭拜,祈求水官為運勢不好的人消災解厄,稱為下元節。

主題圖頁尾